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体系的重大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在这些变化中,有3个方面最为重要:一是形成了思想成果,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二是形成了制度成果,即改革建立了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三是形成了实践成果,即生态环境与治理从长期处于总体恶化的态势向稳中向好态势的转变,人民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对于优美生态环境的幸福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完成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中的总布局。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自然就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其现代化生态环境与治理水平具有促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全局性意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生态环境与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小编认为,在目前全面深化改革形成的坚实基础上,未来在推进国家生态环境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仍需高度关注若干结构性问题。生态环境与治理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结构性问题,是指从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上需要改革完善的方面。